视察医药物流企业面临的最新变革

作者:西码科技日期:2016-08-05 09:53:07浏览量:

“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物流模式,要求经销企业首先要具备大量的备货资金,同时,对下游客户不断宽松的赊销结算方式,也要求经营企业必须沉淀大量的应收货款。

1.物流成本高。经营企业逐步从“走进来”的坐商制发展到“送出去”的配送制,承担了越来越多的仓储、配送、运营成本,尤其是不断提高的行业准入门槛,现代物流项目的建设,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使用,以及不断上涨的人工、燃油、电力费用,加上销售客户对配送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经营企业物流成本的不断上升,使购销空间越来越窄。

2.应收风险大。当初设计的量大、快销、低价、品齐模式是基于现款销售的前提,但由于行业内部竞争加剧,结算又重回赊销状态,导致在量大低价的情形下,出现大量应收货款。一方面资金周转减缓,另一方面资金投放负担加大,物流企业的应收风险空前增加。

3.结算成本高。金融票据在医药商业中被广泛使用,一方面上游生产厂家逐渐要求采用预付款、现款结算方式,另一方面下游销售客户更大量地使用承兑票据和远期汇票,致使现金回款越来越少。为了支付上游厂家的货款,经营企业大量使用贴现和贷款手段,导致承兑贴现费用、银行贷款利息越来越大,企业不堪财务成本负重。

4.未来市场不确定。国家新医改和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对药品配送环节的影响是深远的,在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做实做细的趋势下,基层医疗结构变化、公立医院改革、企业兼并重组、行业差异化经营将导致中小医药商业、药店终端、社会医疗面临转型、分化甚至清算、解体,由此导致的经营风险将会直接转嫁给作为一级经销商的大型物流配送企业。

在宏观政策背景下,从前以购销模式为基础的药品流通架构,因为风险与收益、投入与产出的失衡,将必然发生动摇,医药物流企业亟待寻求适合新形势的经营模式。

变革不是全盘否定

为了保证行业的长远发展,充分发挥专业物流配送的职能,医药物流企业应该逐步转变经营模式,改购销体制为委配体制,即充当生产厂家或者医疗机构的物流平台,从“买进来、卖出去”走向“运进来、送出去”的储运物流模式。当然,这种变革并不只是简单地替换,而是针对具体情况取长补短地灵活运用,可从以下6个方面着手。

1.对集中招标的公立医疗机构的品种配送,重点采取委配的物流方式。即对于只限生产厂家投标的项目,主要包括基层医疗机构的基药招标,以及可能出台的公立医院药品招标,由于中标品规数目和同类竞品将大幅减少,配送费用空间微薄,中标品种经销条件苛刻,造成购销模式的风险收益极不对等,是采用物流储运模式的重点路径。通过与中标厂家合作,采取“只送不买、收取配送费“的方式,专注打造第三方专业医药物流。

2.对非集中招标市场的品种配送,可以根据自身实力及与厂家谈判的价值空间,采取购销与委配相结合的物流方式。目前未采取大规模集中招标的市场主要包括社会药店、民营医疗、厂矿及学校医疗,对这一部分市场的配送可以综合考虑厂家能够给予的政策条件,适时选择委配制或购销制。

3.对特色经营品种的配送,优先选择购销模式。特色品种包括独家品种、中药材、医疗器械、计生用品、保健品等,由于此类品种具有相对较大的盈利空间,已成为今后医药商业重点发展的经营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