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上半年中国药品零售市场分析

作者:西码科技日期:2016-08-05 09:43:41浏览量:

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中国药品零售监测系统(RDM)”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国内药品零售市场化学药、中成药和保健品的销售额占比分别为42.2%、29.2%和9.6%,化学药的市场份额比2008年同期上升了0.9个百分点,中成药下降了0.6个百分点,保健品则下降了0.5个百分点。在零售药店,中药材类、器械类的市场份额持续上升,而其他类(大众消费品)的市场份额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个百分点,药店品类的销售结构有所改变,高利润率产品的销售份额逐渐扩大,药店多元化趋势明显。保健品的市场份额连续两年下滑。主要原因有:一是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导致一部分保健品高消费人群的丧失;二是由于各类保健品专柜、专卖店的兴起,导致零售药店保健品消费者的流失;三是消费者对保健品的消费更加理性;四是药监等部门对保健品监管有所加强。中成药的市场份额也连续两年下滑,预计今年将有所好转。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在2009年8月出台,最直接享受利好的要数中成药板块。100多个中成药基本药物品种中,独家品种占20%以上,有超过10家的上市公司生产的中成药被遴选进目录。中成药因为“独家品种”进入医保目录,受惠幅度更为明显。

2009年上半年,中成药排前10位的品类与2008年同期一致,但各品类在各大类中的市场份额有所波动。其中骨伤科用药和循环系统用药的市场份额升幅较大。化学药中,神经系统药物和感觉系统药物的排名调转,循环系统药物、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的市场份额上升幅度较大,分别比2008年上半年上升了1.3和0.6个百分点。保健品前10位品类中,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和胃肠调节类的排名调转,其中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蛋白质、改善生长发育、增加骨密度等类的保健品,市场份额继续上升,比2008年同期上升了1.7个百分点。胃肠调节类保健品年表现不俗,市场份额比2008年同期上升了0.7个百分点,排名也随之提升了1位。 

药品零售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但仍然有不少品类的市场份额保持持续的增长,这些品类发展较为稳定,市场格局逐渐明朗。以保健品为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患病的几率,以应对医疗保健开支居高不下、医疗补偿金额较少这一现状,因此,消费者对预防性医疗保健的兴趣推动了保健品的市场份额连续两年增长。但保健品生产企业也需要注意,应该关注研究和开发工作,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以获取更大的收益。尤其是要开发出高附加值产品,同时组建战略联盟和合资企业,这将有助于市场参与者在销售上的扩张。虽然近两年保健品市场出现了“寒流”,但胃肠调节类保健品却逆流而上,近两年的市场份额持续上升,这与该类产品的市场需求增加和企业进行大力推广是密不可分的。

在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全面推行新医改的大环境下,2009年可以说“危”、“机”并存,相关品类的销售受到明显影响。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大众的支付能力相对下降,选择更趋向高性价比的药物;另一方面,新医改方案的实施拉动了内需,使得医药市场的需求全面扩大。品牌药在零售药店中属于低毛利产品,基本药物价格的调整,将使这些品种在药店的销售受到影响。在抗感染类、心血管类的基本药物中,大品牌所占的份额较多,因此,全身用抗感染药物和循环系统用药的销售将会受到影响。医保扩容刺激终端药品的消费需求,新医改提倡的以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对慢病防治的投入加大,相信将会有部分品类药品获得竞争优势。

化学药物中的循环系统用药和抗肿瘤、免疫调节剂药物市场份额的持续增长,这主要是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还将持续。随着各种疾病发病率的持续上升,相关品类的产品仍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出现,带动了清热解毒类中成药的热销,板蓝根颗粒、抗病毒口服液等产品销售量大增,中成药类清热解毒药市场份额比2008年同期有所增长。